迎冬小雪至,應(yīng)節(jié)晚虹藏。伴隨著初冬的腳步,國內(nèi)到港量下滑且1月買船進度較慢,下游對于今年年末及明年年初的大豆到港仍有擔(dān)憂,因此采購安全頭寸;而采購明年6-9月基差的企業(yè)則是考慮到當前連粕價格大幅下調(diào)后,明年6-9月基差的豆粕成本價最低可低至2800元/噸以下,安全邊際較高,10月份沒有“上車”的企業(yè)選擇建立底倉。
二、本周6-9基差成交與10月份的對比
????10月份主要銷售的是明年6-9月基差,與之相比,上周12-1和2-3月基差成交更為積極,主要因為01合約跌幅更大。截至22日,連粕01合約收于2873元/噸,較10月8日下跌131元/噸,跌幅4.4%;連粕09合約收于2884元/噸,較10月8日下跌僅16元/噸,跌幅0.65%。由下圖可以看出,上周銷售明年6-9月基差最低成本價在2764元/噸,與10月相比差距不大,但是12月基差的成本價相差了120元/噸。
三、今年遠月基差成交與去年的對比
今年國內(nèi)豆粕遠月基差成交呈現(xiàn)三大特點:縮量,降價以及時間上的推遲。首先是縮量:截至11月22日,2024年油廠遠月基差銷售量為1640.01萬噸,而去年同期已經(jīng)達到2197.83萬噸,今年截至目前的遠月基差成交較去年減少了557.82萬噸,減幅為25.4%;其次是降價:如上文所推算的,今年不管是10月還是本周銷售的明年6-9月基差成本價最低約為2760元/噸左右,而去年銷售的今年6-9月基差成本約3300元/噸,基本較今年高出600元/噸甚至更多;最后是時間上的推遲:經(jīng)歷了一輪豆粕牛市的紅利期,2023年的遠月基差氛圍是過去幾年中最火熱的一年,尤其是二季度,創(chuàng)下了單日成交突破200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但今年前三季度基差成交平平,直到10月和11月才小幅放量一些,這代表了下游的謹慎心態(tài)。
結(jié)語:上周的豆粕基差放量成交看似有些突然,實則是必然。當前國內(nèi)未來幾個月內(nèi)的大豆到港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下游采購底倉意愿較強,而就在此時連粕的大幅下跌給了買賣雙方一個雙向奔赴的機會。放眼后市,這波基差放量成交后是否又會重演10月的劇情,連粕是否會伴隨著點價而再次上漲,沒有及時上車的老鐵又是否會因為在猶豫中錯失良機而扼腕嘆息呢?這一切還在等待市場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