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全球化的浪潮,中國汽車出海駛入“深水區(qū)”。 7月1日,廣汽埃安宣布泰國智能生態(tài)工廠將于7月中旬正式竣工,同時第二代AION V也將全球同步下線。
“今年底,廣汽埃安將登陸歐洲,工廠建設的相關考察工作也在推進。”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透露道。
就在廣汽埃安宣布泰國工廠動態(tài)并透露將在歐洲設廠的同日,長安汽車旗下深藍汽車亦發(fā)布了歐洲市場相關信息。按照計劃,深藍S07將加快出海步伐,進入歐洲、獨聯(lián)體、中東非、中南美等市場,預計覆蓋70余個國家。
在包括歐盟及北美等部分市場高舉“關稅大棒”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廣汽埃安和深藍汽車相繼釋放的信息,成為中國品牌加速“走出去”的縮影。
臨近年中的6月12日,在經過了8個多月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后,歐盟委員會決定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臨時反補貼關稅。其中,比亞迪、吉利、上汽這三家被抽樣調查的企業(yè)將分別被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其他包括一汽、長安、華晨寶馬、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在內的13家公司將被征收21%的加權平均關稅。歐盟的加稅行動將從7月4日開啟。
非歐盟成員國的土耳其也在6月8日宣布,自7月7日開始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征收40%的額外關稅,且每輛車額外關稅最低為7000美元,且早在2023年3月,土耳其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關稅額外征收40%的附加關稅,關稅提高至50%。此外,一個多月前的5月14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芯片和醫(yī)療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升至100%,動力電池關稅從7.5%提升至25%,電池零部件關稅從7.5%提升至25%。
對于相關方濫用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中國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及相關車企在表達強烈不滿的同時,也在積極采取行動。6月27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目前,雙方工作團隊保持密切溝通,抓緊推進磋商工作。希望歐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盡快推動磋商取得積極進展,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以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對中歐經貿關系造成不利影響。
根據相關流程,7月18日之前,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yè)可在10天內提出更廣泛的意見,并要求聽取。最后,歐盟委員會將在11月2日之前的4個月內(7月-11月)得出最終結論和措施,最終措施的時效為五年。
“大多中國車企對電池電動汽車征收關稅有預期。”在交銀國際分析師陳慶看來,從出口布局來看,基本所有車企首站出口建廠都在東盟國家,充分考慮了地緣和關稅風險。歐盟關稅落地后,車企會考慮自身發(fā)展戰(zhàn)略,決定是否在歐洲當地建廠。
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huán)境,中國車企已著手探索東南亞、中東、俄羅斯、非洲、歐洲、北美及中南美洲等海外市場。以歐洲為例,Stellantis中國方面透露,目前,零跑 T03 車型的首批試生產車輛已在Stellantis集團位于波蘭Tychy 的工廠成功組裝。“如果經濟效益上可行,零跑汽車的產品可在Stellantis集團旗下的全球任何一家工廠進行生產,其部分車型將于歐洲生產,但具體是哪些工廠將生產零跑汽車還尚待披露。”Stellantis中國表示。
“公司預計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在最近收購的西班牙巴塞羅那工廠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這是其在歐洲的首個生產基地。”奇瑞汽車副總裁兼歐洲業(yè)務總裁張建介紹,雖然歐洲臨時反補貼關稅會對公司出口業(yè)務造成一定影響,但在歐洲本土生產的奇瑞汽車將有助減輕加征關稅所帶來的壓力。“巴塞羅那生產基地的產能并不能完全支撐奇瑞在歐洲的中長期計劃,我們正在考慮歐洲第二個工廠的選址,以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和市場份額。”
位列歐盟加征關稅名單的上汽、比亞迪等亦已有所動作。有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上汽計劃在歐洲建立兩家工廠,法國、土耳其各一家。早在此前,比亞迪已與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簽署土地預購協(xié)議,成為首個在歐盟地區(qū)建設乘用車工廠的中國汽車企業(yè)。
“車企在區(qū)域性中心地區(qū)建立生產基地,有助于減少出口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國際矛盾,讓國際資源和國際利益得到平衡。尤其像歐洲、東南亞以及一些南美地區(qū),都有本地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所以海外本地化生產是必然趨勢。”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
中國品牌,尤其是新能源品牌遭遇包括歐盟等在內的地區(qū)市場“圍堵”的背后,是中國車企在全球汽車產業(yè)智能電動化轉型下構建起的研發(fā)、生產制造及產業(yè)鏈等的全方位比較優(yōu)勢。
“上半年出口帶動汽車銷量實現(xiàn)平穩(wěn)增長。”中國銀河證券發(fā)布研報稱,自主品牌尋求多元化出海模式,包括產能出海和“新合資”模式,產能出海方面2024-2025年進入海外產能達產高峰,“新合資”模式加速推進智能化技術反向輸出,“產品出海轉向產能出海,預計2030年海外銷量可達1000萬輛。”
6月28日,全球知名咨詢公司艾睿鉑發(fā)布最新報告預計,中國品牌汽車制造商將繼續(xù)在海外快速擴張,到2030年時,中國品牌汽車在中國以外地區(qū)的銷量將從今年的300萬輛增長至900萬輛,在中國以外地區(qū)的市場份額將從3%增長到13%。